证据评价方法与鉴定意见表述
为促进司法鉴定公信力提升,司法部2020年11月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强化监管 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》,提到了加强标准化建设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等多项具体改革措施。
司法鉴定意见的标准化
司法鉴定意见是整个证据评价全流程的最终环节,是鉴定使用者(如法官)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,因此须要以科学严谨的语言描述证据的价值和证明力度,并采用标准统一的鉴定意见表述形式。
证据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:国标法 vs. 非国标法
现状与问题:表述不规范,结论形式不统一(郭 华 2020),表述形式包括,
文字型结论,例如,“认定”、“倾向认定”、“不排除”、“可能是”等,以及,DNA分型的检验结果。
数值型结论,例如,可能性(概率),似然比。
司法鉴定意见的概率标准化表述
法庭统计学对法庭科学(司法鉴定)的重要贡献之一
国际上的广泛实践与标准化
法庭统计学(forensic statistics)
法庭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,它从法庭科学(即司法鉴定)领域内的实际问题出发,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,以刑事案件物证的量化分析、证据评价方法和鉴定意见表述为核心研究对象,为提升鉴定可靠性提供日益完善的统计模型和推断方法,服务于司法裁决,支持着司法鉴定制度与标准化建设,促进司法鉴定公信力的提升。
证据评价方法与结论表述
鉴定意见表述:贝叶斯因子 vs. 似然比
证据评价方法
似然比法:DNA证据。
基于相似度分数的似然比法:形态特征证据。
贝叶斯因子(Bayes factor, BF) vs. 似然比 (likelihood ratio, LR)
理论上的区别
应用于”同一认定”问题的贝叶斯因子和似然比从理论上并不等价,似然比是贝叶斯因子的极限形式,且这一极限性质在 “共同(未知)来源”和”特定来源”这两种情景假设下均成立(Ommen and Saunders 2021)
实践中的统称:“似然比”
似然比表述的科学有效性
概率表述体系:单项证据为例。
单项待评价证据\(E\),此处,\(E\) 可以代表多种类别的证据,比如DNA图谱(DNA profile),玻璃碎片中的化学成分,潜在指纹、足迹、笔迹等以形态特征为主的证据(pattern evidence)。 \(E=(E_x, E_y)\),其中\(E_x\) 表示从犯罪现场采集的证据,\(E_y\) 表示采集自嫌疑人的证据。
在”来源级别的主张”(source-level proposition)语境下,进行证据评价,控辩双方分别持统计假设
\[ H_p: E_x, \ E_y \text{具有相同来源};\\ H_d: E_x, \ E_y \text{具有不同来源}。 \]
将贝叶斯定理写成”赔率”形式
\[\frac{P\left(H_p\middle| E,I\right)}{P\left(H_d\middle| E,I\right)}=\frac{P\left(E\middle| H_p,I\right)}{P\left(E\middle| H_d,I\right)}\frac{P\left(H_p\middle| I\right)}{P\left(H_d\middle| I\right)}\]
其中,\(I\) 表示可控的附加背景信息,例如物证采集所用的工具和材料。该证据价值以似然比衡量,定义为 \(\frac{P\left(E\ \middle|\ H_p,I\right)}{P\left(E\ \middle|\ H_d,I\right)}\).
支持程度 | LR数值区间 |
---|---|
不支持 | \(1<LR\leq 2\) |
弱 | \(2<LR\leq 10\) |
一般 | \(10<LR\leq 100\) |
较强 | \(100<LR\leq 1000\) |
强 | \(1000<LR\leq 10000\) |
很强 | \(10^4<LR\leq 10^6\) |
极强 | \(LR> 10^6\) |
形态特征证据价值的近似量化(高维推断问题),例如,指纹、足迹、笔迹等以形态特征为主的证据。
基于相似度分数的似然比(score-based likelihood ratios, SLRs)
\[SLR=\frac{f\left(\Delta\left(E_x,\ E_y\right)\ \middle|\ H_p,\ \ I\right)}{f\left(\Delta\left(E_x,E_y\right)\ \middle|\ H_d,\ \ I\right)}\]
其中,\(\Delta\left(E_x,\ E_y\right)\) 表示不同来源证据异同程度的相似度分数(similarity-score)。
多重证据综合似然比,为简洁且不失一般性,考虑\(E_1\)和\(E_2\),
\[LR=\frac{P\left(E_1\ \middle|\ H_p,I\right)}{P\left(E_1\ \middle|\ H_d,I\right)}\frac{P\left(E_2\ \middle|E_1,\ H_p,I\right)}{P\left(E_2\ \middle|E_1,\ H_d,I\right)}\]
多重复杂证据关系的处理方法:
尽可能以合理的独立性假设进行简化
证据链(推理链)形成
图示法
概率图模型:例如,以贝叶斯网络分析协同证据和非协同证据关系 (“Aspects of Combining Evidence” 2014)
以笔迹鉴定算法为例(Johnson and Ommen 2021)
在教育测量(educational measurement)中的项目反应理论(item response theory, IRT)框架下(Desjardins and Bulut 2018),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推断不可观测的被测人员真实能力,构建IRT-BN评价模型。